谷水兴农,大漠绘丹青——学院开展一院一品暑期本科生实践
发布日期: 2023- 07- 30 访问次数:

为深刻领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给我校科技小院同学的回信精神,促进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激发学生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在我国西北旱区石羊河流域开展一院一品“谷水兴农”本科生暑期实践活动,带领来自水院、理院、食院、资环、信电和人发学院等6个学院10名同学组成的实践小队深入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广泛调研旱区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在守护国家粮食安全、水安全、生态安全中发出“强国有我”的时代强音。

7月20日上午,在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牛俊教授、佟玲教授和康健副教授的带领下,实践小队首先来到中国农业大 学石羊河实验站,该站是我校与武威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位于河西走廊东部,这里正在开展着绿洲农业高效用水、作物水肥一体化、农田水热碳通量监测、作物节水优质高效种植等科学试验。在实验站师兄师姐热情的介绍下,“谷水兴农”实践小队参观学习了葡萄园水热碳通量监测设备、不同梯度水分和盐分下生长的棉花植株及其各项指标监测、人工气候室未来气候模拟实验、实时监测根系土壤水分动态的管道机器人等各种田间实验。同学们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与由衷的敬佩,深刻体会到了实验站在提高作物水分生产力、改善作物品质和推动农业科技发展等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同学们又观看了石羊河实验站历史纪录片,更全面认识了实验站的艰辛的发展历史及其定位,深刻领悟了一代代科研人员“扎根西北、团结协作、求是创新、报国为民”的石羊河精神!

  

实践小队在石羊河实验站合影                  温室大棚棉花种植实验

 

人工气候室模拟未来                              自研产品——土壤中“行走”的机器人

下午,实践小队来到古浪县黄花滩移民点的现代化农业建设区,那里走出了一条贫困山区群众易地搬迁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脱贫致富新路,骄阳下鳞次栉比的温室大棚里种着当地政府与农户联合培育的小黄瓜和火龙果,还有号称“减贫能手”的小蘑菇。得益于现代化农业发展,当地企业“古浪越海”有限公司引进现代智能温室,开展规范化高品质樱桃番茄种植,依托最先进的管理、技术和设备,把高新技术与设施农业有机结合,实现了农业智能化管理、精细化作业、规模化生产。古浪越海也充分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让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实现从普通农民到新型职业农民的转变,致富之路越走越宽。实践小队同学们充分感受到国家政策和农业现代化对乡村振兴的推动!

 

温室大棚小黄瓜种植                         温室火龙果种植

  

古浪越海樱桃番茄                          古浪越海灌溉车间合影

7月21日上午,实践小队来到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县沙咀墩,这里是民勤县防风治沙的主战场,也是沙漠化防治示范区,阻挡了沙漠向居住区的移动。当地居民多年来的治沙经历,形成了以方格沙障为主的治沙技术,主要包括网绳方格、秸秆方格、砾石沙障、沙袋沙障技术,让梭梭、白刺、沙米、花棒等植物重现生机。在示范区负责人的讲解下,小队成员们倾心学习这些凝聚了无数民勤人民心血与汗水的技术,看到沙漠重现绿色,一颗颗治水治沙的种子自此种在了同学们心里。这些连绵成片的方格和沙障牢牢锁住的不仅仅是沙漠中的一点生机,更是民勤县人民数十载战胜极端环境的坚定意志的体现,承载着“沙漠变绿洲”的宏伟期望。

  

沙漠化防治主要技术                          防风固沙示范区

 

主要固沙技术讲解                        沙咀墩示范区合影

在沙漠中点缀绿色的不仅有沙咀墩防沙示范区,还有红崖山水库。下午,“谷水兴农”实践小队便来到这颗瀚海明珠身旁,领略其耀眼光芒。红崖山水库始建于1958年,位于河西走廊东北部,处于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的包围之中,是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风沙无情,让腾格里与巴丹吉林沙漠不断逼近,红崖山水库像一个楔子,牢牢的阻断了两大沙漠合并。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下,人们抱有“确保民勤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之决心,砥砺前行。在红崖山水库的调蓄和滋养下,民勤得以冲出沙漠的包围,以水利民,经济蓬勃发展。它更像是一束光芒,指引着生态健康发展的绿色之路。而如今正如大家所见,通过跃进总干渠的输配水功能,红崖山水库主要发挥着农业灌溉和生态保护功能,兼顾防洪与供水的综合效益,持续改善民勤生态,重现了下游青土湖“碧波荡漾、野鸭成群、水草丰美”的景象!

 

红崖山水库                           红崖山水库建设历史

 

跃进总干渠                     “确保民勤不成为第二个罗布”

7月22日,实践小队先后参观了凉州区发放镇甜美农业有限公司产业园、武威雷台汉墓和武威市博物馆。发放镇是优质西瓜的供应基地,年产3万吨,主要销往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园区负责人介绍到,甜美农业便是其中一家优质生产基地,历经数十年发展,目前已形成集种子研发、新品种引进、种苗繁育、技术服务、生资配送、产品购销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这里推行“一年四茬”西瓜高效栽培模式,推广运用标准化生产技术,提升了西瓜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带动农民增收,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在康健副教授的带领下,实践小队下午来到雷台汉墓和武威市博物馆,领略着历史文化的绚烂多彩。这里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文化瑰宝,积淀下蔚为壮观的历史文明。汉朝名将霍去病北征匈奴、张骞开辟河西走廊,以及张氏家族的铜奔马等历史故事,在这里得以揭开神秘的面纱。小队队员们充满感慨,仿佛置身于一个瑰丽多彩的文化世界,沉醉其中,品味着这千姿百态的艺术篇章。 

  

甜美农业产业园合影                              温室大棚育苗

 

武威市博物馆参观                       国家一级文物汉代彩绘漆木鸠

7月23日上午,实践小队来到本次暑期实践的最后一站——凉州区四坝镇——开展乡村调研。在镇党委书记和各位老师的带领下,小队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户家中进行调研。通过对农户的交流与采访,小队队员们也更加深刻的了解到当地乡村发展的一些困境,包括农村劳动力流失、市场波动大以及自身优质种质资源不足等问题。小队队员意识到,增加农业生产效益、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加大种质资源培育、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对于推动农产品优质优价,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农大学子,更应以青春之我,担时代之责,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添砖加瓦。

  

温室大棚蔬菜种植            喷灌系统灌溉育苗

 

蔬菜生产基地参观学习                       杨家大院“忠勇报国”

7月23日下午,杜太生副校长来到中国农业大学石羊河实验站检验实践成果。叶鸿铭同学代表我们小队进行了汇报展示。

 

杜太生副校长发言

杜太生副校长对调研成果给予充分肯定,他表示这次实践活动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理解,鼓励我们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展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气神,在乡村振兴和农业发展舞台上大展身手。同时,他也期望实践小队弘扬石羊河实验站“扎根西北,团结协作,求是创新,报国为民”的石羊河精神,为我国西北旱区农业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唐莹处长、冯伟哲教授,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牛俊副院长、佟玲教授、康健副教授以及部分在站研究生也参加了本次总结会议,此次一院一品“谷水兴农”实践活动完满结束。



供稿、摄影、编辑 | 石羊河“谷水兴农”实践小队

小队成员 | 何卓越(信电),李佳鑫(人发),陆海涛(水院),罗雅馨(食品),沈玥(水院),宋东轩(水院),杨心悦(理院),叶鸿铭(水院),赵丽娟(资环),周邦铸(水院)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