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获学校“两优一先”表彰先进事迹
发布日期: 2021- 07- 12 访问次数: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党委水利研究生第一党支部

党支部是全国党建“样板党支部”。支部与同为全国“样板党支部”的水利系教工党支部共建,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党委委员康绍忠教授联系指导支部建设。

支部联动本科生第一党支部共建,创建的“博观杯”学术交流共建活动、“偶得”图书推荐等活动深受欢迎;通过水院“双班主任制”,联合水利系教工党支部与本科新生团支部创建“引航111”党建带团建新模式。支部成员长期坚守在我校石羊河实验站科研一线,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开展系列活动积极推动校地共建,积极助力旱区作物高效用水技术推广,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中服务基层群众,传承石羊河精神。疫情防控期间,支部“党员先锋岗”在实验站积极发挥作用,多措并举,有效保障疫情防控和科研任务两不误。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支部利用各方优势与特色,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党史学习活动,将党史作为支部的常态学习内容。

支部曾荣获中国农业大学“五四标兵集体”称号,荣获北京市红色“1+1”三等奖。2021年6月获评中国农业大学“先进党组织”称号。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将不断前行,党支部将坚持党建与学业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矢志奋斗!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党委本科生第五党支部


首创华楹品牌,服务学生发展。创办“华楹杯”专业品牌活动,以服务同学成才发展为宗旨举办了一系列的宣讲交流会,宣讲嘉宾包括国内外著名学府师生、世界前500强企业HR等。

加强师生交流,助力学风建设。依托“全覆盖,双提升”等工程,与校级党建指导员、教工党支部、研究生支部共同开展了各种主题党日、党课等活动,以加强实践学习,促进专业认知。

凝聚组织力量,强化党建带团建。将联合所属团支部共同举办活动常态化,以达到“以党建促团建带班建”,引领学生向党组织看齐。

加强对外交流,助力学业发展。依托“红色1+1”校级精品实践项目,与中建集团子公司的党支部建立共建关系,开展了形式丰富的经验分享与实习参观的党日活动,努力做到党建和学业发展深度融合。

建立帮扶机制,发挥模范作用。建立了“1+2+2”帮扶机制,形成传帮带的作用,帮助土木专业学生活习中有问题的同学排忧解难。支部党员均品学兼优,在同学中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

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强化使命担当。积极开展党史教育,将其落实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集中学习等活动中去,积极组织党员为身边同学办实事。



 

杨培岭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杨培岭同志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筑牢理想信念为基,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对党忠诚,信仰坚定,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课程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立德树人,以课程思政推进理想信念与知农爱农教育,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努力实现党建与业务工作双促进、双提升。坚持守正创新,致力于化控节水技术体系、农业节水设备研发、劣质水灌溉关键技术以及生态灌区建设模式的科学研究,为提高我国农业节水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先后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8件,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SCI、EI收录110篇,将论文写在祖国的最需要的大地上。坚持心系三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科技服务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胜利,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100余期,培训30000多人次,技术的示范与推广累计推广总面积达86000hm2。

入党40年来,始终以自己的真情、智慧和汗水诠释着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应有的模样。

 

李保明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北京市教学名师,现任农业农村部设施农业工程重点实验室学科群主任。

带领团队开展协同创新与重点科技攻关,形成畜禽福利化健康养殖工艺与环境控制关键技术装备等创新成果,显著提升产业服务能力;自主研发中国特色的蛋鸡和肉鸡叠层笼养、离地栖架立体散养、综合环境监测与调控、鸡场环境净化等核心技术与设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并被广泛应用。2019年获ASABE亨利·吉斯建筑与环境奖,成为该奖项设立60年来首位亚洲获奖学者。

作为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学科带头人,在教学科研一线奋斗38年,培养100余名研究生,积极组织国内外专家开展教学改革和创新成果研讨与人才培养,牵头成立动物环境与福利化养殖国际研究中心;发起和创建“全国大学生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相关专业创新创业竞赛”平台,成为教育部高等学校农业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的首个双创人才培养示范样板;开展技术帮扶的足迹遍布全国各个省份,用科技和教育助力产业扶贫40年;积极参与农业农村部畜禽养殖机械化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意见编制、政策解读和业务培训等工作,受到农业农村部来信表扬。

 

孔德亮,博士研究生,201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农建研究生第二党支部书记,现任水院19级博士班班长。

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党的基本原则,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努力提高思想理论水平,自觉把党的先进性要求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发挥党员模范先锋作用。

任职党支部书记期间,能够按照校、院两级党委的要求,定期组织召开党支部会议,参与导师刘志丹教授的北京市“双百行动计划”《以平谷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引擎,加快推进京津冀农业板块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发展》,申请研究生精品课程《扎实科研推动实践育人、“三全育人”延伸新课堂》;作为班长,以“桥梁”身份与老师同学沟通交流,及时转发通知。

学习上认真刻苦,参与多项课题项目,参与发表 SCI文章1篇,申请多项专利(授权1项),获得农业农村部“厕所大赛”二等奖和校级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2019年9月,参加中农大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提升项目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和伊利诺伊大学进行学术交流。

 

高芮,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20级研究生,担任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水利研究生第六党支部书记。

2014-2018,在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攻读本科期间,努力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加强自身政治理论修养,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热心集体,关心同学,连续4年担任能动141学习委员,4年期间先后担任水院学生会副主席、分团委科创部部长、学生副书记、大学生第四党支部纪检委员兼宣传委员等,个人也获得了北京市先锋杯优秀团干部、中国农业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学业优秀奖学金、优秀社会工作奖学金等的认可与鼓励。

2018-2020,本科毕业后选择从事两年基层辅导员工作,用自己的热心热情,感恩母校培养,做好育人工作,主要承担学院的党建的工作、2018级学生及部分2019级研究生年级主任、党委教师工作部相关工作。在两年的时间里,以党建全面引领工作,在校院各级领导和老师的帮助下,较为圆满地完成了自己所承担的各项工作任务,努力为我校师生办实事、办好事。

2020至今,作为硕士研究生认真投入学习科研工作中,也积极参与基层党支部建设,发挥自身余热,2020年12月,很荣幸成为一名光荣的基层党支部书记,工作中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注重提升支部活力,组织开展系列活动,努力做好支部建设,深入学习习总书记讲话精神,推进“两学一做”制度化常态化。

 

吴若旻,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17级本科生,担任土木171班学习委员。

响应国家号召,传播冬奥文化。2019年7月作为队长带领团队代表农大参加北京冬奥组委和北京市团委联合举办的“冰雪聪明”冬奥知识进校园活动,斩获一等奖。

首创华楹品牌,服务学生发展。 2020年6月担任党支书后开展了“华楹杯”土木专业大学生发展经验交流论坛品牌活动,以服务同学成才发展为宗旨举办了一系列的宣讲交流会,与会嘉宾包括国内外著名学府师生、世界前500强企业HR等。

助力学风建设,促进师生交流。2018年9月担任土木171学习委员后与超星学习通公司合作,在班上开展了形式丰富的英语学习活动。担任党支书期间依托“全覆盖,双提升”等工程,积极联系教工党支部与本科生、研究生支部共同开展主题党日、党课等活动,以加强实践学习,促进专业认知。

加强党团融合,凝聚组织力量。担任党支书期间,支部的党日活动尤其是“华楹杯”活动和党史学习教育活动都要带上一个团支部共同进行,以此达到“以党建促团建带班建”的目的,引领学生向党组织看齐。

深化校企合作,引领党建新风。依托本支部的“红色1+1”校级精品实践项目,与中建五局北京公司、中建八局第一公司的党支部建立了共建关系,开展了各种经验分享与实习参观的主题党日活动。

  

边明慧现任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专职组织员,在学校党委领导下,认真落实学院党委“党建引领,立德树人”目标任务,靠着钉钉子精神努力做好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同时将辅导员的工作经验运用到党建工作中,发挥学校-学院,教师-学生的纽带作用,充分调动育人队伍积极性、创造力,激发各党支部协同育人。

自疫情发生以来,在学校、学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指导各支部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扎实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夯实组织根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开展“同心战疫 党旗飘扬”“使命在肩 奋斗有我”主题党日活动。2021年以来,积极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调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深化落实“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要求,通过水院院网、微信公众号“水院人”发布党建活动推送超过150个。

2020年学院党委被评为学校标杆院系,水利系教工党支部顺利完成“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验收,水利研究生第一党支部获评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学校“五四青年标兵集体”,学院本科生第三党支部获评学校“样板党支部”、学校“五四青年标兵集体”、两度获评“优秀基层党组织”荣誉,多个支部荣获北京高校红色“1+1”示范活动优秀奖等,典型活动已在院内推广并收效。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