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化植物工厂项目落地推进交流会在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顺利召开 |
||
|
||
为加强无人化植物工厂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推进的交流合作,中国农业大学植物工厂攻关团队负责人·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智能化管控岗位科学家·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贺冬仙教授带领我校工学院吴敏副教授、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仲崇山副教授、理学院高阳教授等团队核心成员,于2021年12月10日赴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进行项目落地调研交流。参加会议的创新联合体成员单位还有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北京京园诚得信工程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北京市昌平区农业农村领域“十四五”规划承担单位参会。参会代表就无人化植物工厂项目的落地可行性和各单位之间的合作模式进行了热烈讨论。 贺冬仙教授详细介绍了国内外无人化植物工厂技术产业化发展动态,并结合推动共同富裕、助力乡村振兴、迈向碳中和的国家战略实施与时代背景,提出了应对大城市鲜食免洗高品质叶菜的无人化植物工厂技术提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是实现植物工厂技术产业化发展的技术关键。在植物工厂生产成本构成中,能源成本得益于节能LED光照技术应用已从30%-35%降至20%,而劳动力成本依然占到25%-30%,成为最大的生产成本要素。因此,如何降低劳动力成本成为植物工厂产业化发展的瓶颈问题和技术攻关重要方向。全球的植物工厂产业化正向大型化、无人化、专业化、智能化发展,基于学科交叉、跨界融合、集成创新与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智能化流水线式作业装备、光照节能与环控增效攻关是植物工厂作业效率与生产效率双增长的技术关键。中国农业大学植物工厂攻关团队的“十四五”目标技术就是聚焦鲜食免洗叶菜的周年稳定清洁高效生产,研发“成套化·流水线”式无人智能植物工厂的技术装备与系统集成,并在北京、上海、深圳等超大城市进行量产型系统生产示范,从而推动我国植物工厂产业向盈利化方向发展。 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管理中心主任陈怀勐认为,无人化植物工厂是具有前瞻性的创新技术,可以实现鲜食叶菜的周年稳定供应,有利于保障北京市提出的“十四五”期间蔬菜自给率提升至20%的发展目标实现。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始建于1998年,是北京市首批建设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具有“科技示范、辐射带动、旅游观光”等功能,具备无人化植物工厂项目技术示范的有利条件,将积极推动项目技术在园区落地。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沈小龙总会计师认为,植物工厂最大的优势在于彻底颠覆农业靠天吃饭的状况,我国已经具备将植物工厂产业化发展的市场和经济条件,尤其是面向大城市叶菜供应的智能植物工厂。分布式能源技术是未来能源供给的重要发展方向,基于分布式屋顶光伏发电技术实现了电能就近产生与利用,可以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正依托新能源开发和利用技术,将清洁能源与植物工厂技术相结合,开展智能植物工厂产业化孵化与示范工作成为集团“十四五”期间服务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的重要抓手。因此,国家电投将积极推动无人化植物工厂技术的项目落地,并为项目实施提供绿色清洁能源供给方案和资金支持。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智慧农业首席专家王德谦表示,华为公司正聚焦于农业4.0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从操作系统、感知层、传输层等方面研究如何将5G技术、AI技术和云技术等与农业生产有效对接,积极推动乡村振兴。华为将与中国农业大学共同合作研发智慧植物工厂标准预制件技术,积极推动无人化植物工厂技术的项目落地。 与会专家还一同参观了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对无人化植物工厂项目实施的落地地点进行了初步讨论。之后共同前往北京宝之谷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十三陵基地参观考察,讨论建设智慧植物工厂北京研发中心的可行性。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