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院土木工程13级本科生赴天津实习(图文)
发布日期: 2017- 03- 21 访问次数:

摄影 喻雪纯

3月17日晨,在土木工程系彭红涛、张心平和许晶老师的带领下,土木131、132班的同学们乘车前往天津实习。

天津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坐拥雕梁画栋、典雅朴实的古建筑,又有众多新颖别致的西洋建筑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天津已成为引领现代建筑发展的重要城市。本次毕业实习涉及的专业内容有:施工工艺及做法、建筑结构类型、古建筑和现代建筑形式等领域,让同学们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结构相结合步入工作岗位打下扎实的基础。

实习首日中午抵达天津,同学们率先参观了天津建筑工法展览馆,据馆长徐林晞介绍,建筑工法展览馆是集建筑施工技术、标准、做法为一体的建筑技术科研基地;操作技能培训基地;工程专业大学生实习基地和市民认识、关爱建筑的科普基地;也是全国第一座建筑工法展览馆。同学们跟随展馆老师沿着古建园林、工业民用建筑、地下工程和桥梁四个展厅进行参观学习。展馆以历史为主线,介绍了天津传统建筑、工业民用建筑不同历史阶段不同使用功能的建筑特点和工法,展示了建筑发展的趋势和新材料新工法的应用。大家在展馆老师的引领下了解了象征中国封建等级建筑的结构——斗拱,以及传统的施工工具——斧、刨、凿等,更近距离接触了五组小泥人模型,其生动的展示了古代砖木结构建筑从平整场地到封顶装修的过程。老师还演示了全钢结构可开启解放桥 “合则走车,开则过船的全过程,大家纷纷对人类的智慧赞叹不已。展馆通过图片、文字、实景模型、多媒体等形式进行了场景复原式展示,更加具体形象地巩固拓展了同学们的专业知识。院老师彭红涛、张心平和许晶还与馆长徐林晞举行了实践基地挂牌仪式,为探索联合培养人才机制,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奠定了基础。

午后,大家来到广播电视塔,即“天塔”,总高415.2m,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水中之塔”。走进耸立于碧波与云霄之间的天塔,其如剑倚天的气势和高耸壮观的身躯让大家叹为观止。同学们乘着电梯升上顶层,遥看雾霾笼罩下颇为朦胧的天津城。

次日,师生一行赴天河城工地参观学习。中建一局的施工负责人为大家讲解了工程概况。该工程属商业综合体,位于天津市和平路商圈。由于该工程临近建筑较多,地质条件差,给施工团队带来了巨大挑战。施工负责人告诉同学们他们采用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克服了这些困难。同学们还了解了装修工程的做法。建筑外观为结合周围建筑风格而采用了加黑仿古的设计等问题引来了同学们的热议。

离开工地后,从五大道、天津规划展览馆到意式风情街,大家不仅观赏了五大道里不同国家建筑风格的花园式房屋,还领略了天津规划展览馆里“双城双巷、一轴两带、相向拓展、南北生态”的城市总体规划,更游览了意式风情街里浓郁的意大利风情建筑。通过欣赏天津的名胜古迹及旧景新颜领略英国的中古式、德国的哥特式、法国的罗曼式等设计风格的建筑,让同学们拓宽眼界了解世界建筑文化历史

第三天院土木工程系师生在鑫诚园项目工地得到了天津富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热情接待。同学们随施工项目负责人一同走下工程的基坑,亲临现场参观了基坑的处理过程。负责人边走边讲:“该商用建筑的结构是框架结构”“目前,部分垫层已铺设完毕,接下来就要做卷材防水了”。大家就为什么采用灌注桩等问题向施工负责人进行请教,他解释说:“由于这一带地质不佳,以灌注桩承重较为安全”。之后,师生一同来到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馆内古铁炮、古钟、炮轮、石碑等文物再现了19世纪旧中国屈辱的历史,使同学们了解当年国人抗击外敌的奋勇和无奈。大沽口炮台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海防屏障,更是中华民族抗击侵略,不畏强暴的历史见证。在了解了大沽口炮台的兴衰史后,同学们更加牢记了勿忘国耻”和“落后挨打,科技兴国的信条。

最后,同学们抵达独乐寺。1932年梁思成对独乐寺进行调查后整理并发表的学术论文使闻名于海内外从此独乐寺得到保护并得到了建筑界的关注。同学们目睹了具有中国最高封建等级象征的九脊歇山顶的观音阁。观音阁的名称源于其内有一座世界最高(16.08m)的彩色泥塑观音像。寺庙的讲解员不仅为同学们解说了唐明两代斗拱的不同作用,也就观音像体内的木框架结构进行了介绍。据说在唐山大地震时,斗拱承上启下的衔接方式起到了保护整个结构不被破坏的作用,大家对古代木结构抗震技术有了更深的认知。

3月19日,同学们怀着憧憬和满足的情意,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初春的天津。实习圆满落幕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对天津建筑“海纳百川、中西荟萃”的成长模式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完善了自己在专业知识实际运用方面的不足,更建立了班级同学间的美好友谊,是人生一次弥足珍贵的回忆。

 

 [喻雪纯 编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