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红”艺话——中德绘画语言对话艺术交流画展在北大百年纪念讲堂开幕(图文)
发布日期: 2010- 05- 30 访问次数:

(摄影  刘超伟 许可乙)

        5月29日上午,“慈.红”艺话——中德绘画语言对话艺术交流画展暨王我院赵红副教授绘画作品汇报展开幕式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二层展廊举行。

        美国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技术顾问、北京客家海外联谊会理事杨德昌,邢台学院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访问学者、女性艺术评论家陈凤珍,著名画家周嘉琪,中国知名青年油画家李克,美国华人画家刘兰汀,北大教授何洛达,我院副院长董清,《世界知识画报》社记者张煜等到场参加开幕式,并为开幕式剪彩。

        上午10:00,举办此次画展的赵红和莱茵希尔德•茨慈在讲堂门外现场同题作画,随后两位艺术家破画而入,进入展厅。她们精湛的绘画技艺给在场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新颖的入场方式蕴含了绘画主题——中西文化突破各自传统达到融合和升华。

        开幕式上,赵红讲了与茨慈女士的相识经过,提到举办此次画展的目的在于创造和谐社会和在王岳川先生(北大教授、北大书法研究所所长)“文化输出”理论背景下为女性艺术家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并促进艺术的交流与和谐发展。茨慈女士在致辞中表达她对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喜爱,并介绍了她的画作思想和意义。

        董清在致辞中提到,这次画展是一次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意义深远。作为活动的主办方,欢迎各位嘉宾的到来并预祝本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他还特别介绍了我校在围绕“服务三农”进行人才培养的同时也注重创造浓郁的人文和艺术氛围,在人文底蕴浓厚的北京大学举办此次活动,对艺术教学和农大学生的艺术素质的提高有着远大的影响力。画家代表周嘉琪先生及学生代表程然说道,这次活动是一个集创意和意义于一体的交流。茨慈女士和赵红老师两位优秀的女性艺术家的每一幅作品,每一句讲解无疑都将成为珍贵的精神体验。

        展厅内,一边是写意的国画,一边是表现的抽象画,画以对比呈现的方式让参观者感受两国文化的差异。展览期间,两位画家就每幅画分别阐述了自己思想,并回答了记者、学生、嘉宾的提问。

         “慈•红”艺话源自赵红教授和茨慈女士4年前的约定。双方商定以24个英文单词为作品主题,以一年为期限,将绘画艺术根植于各自博大精深的文化之中,从不同的民族视角出发作画。“慈•红”艺话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德国不莱梅市,包括在“立思特画廊”的艺术展出,首次活动已于2009年在不莱梅成功举办。另一部分为2010年5月底在北京大学和我校举行,期间将安排两场画展,两次学术讲座。

(责任编辑 冯林梅)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